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规范学生管理。学生工作处于7月3日—4日对辅导员及学管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为期两天的培训会由团委书记、学工处副处长周维妍主持,院长章恒龙、学工处长倪轶群出席了培训会开幕式,并在培训会期间到会聆听培训内容,近3年来入职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管工作人员2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7月3日,在培训会的开幕式上,章恒龙副院长做了简短的发言。他指出,全面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举办这样一场培训会是现实形势对加强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上周,学院刚刚结束完成市委督察组对学院关于开展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专项督查工作,本周又将接受民航局对我院工作的大检查。迎接检查,做好工作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家的共同思考,我们的思考应该专注于我国未来民航人才的培养。学工系统将努力打造思政工作平台,积极推出“时事与政治”、“国防与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课程,即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课堂路径,也为辅导员们创造更多的授课、晋升和发展机会。章恒龙副院长鼓励辅导员们要积极参与这些思政课的授课,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他希望辅导员们能够静下心来利用这两天的培训时间认真学习、充分交流、有所收获。
培训会的第一项议程是由林紫心理中心的总监吴霞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辅导员的工作伦理及危机应对》。她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的文件精神出发,让与会人员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定义和职责;她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告知辅导员所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她从心理咨询的专业角度出发,讲解了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基本知识、咨询技巧,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她以平易近人的语调,详实的案例,将深奥的心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辅导员们受益匪浅。
2017年2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将于9月1日起正式执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的具体落实,对于推动高校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加强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工处处长倪轶群利用本次培训机会,为大家详细解读了《规定》的文件精神,解读主要围绕四个部分展开,即:《规定》修订的原因、修订的重要意义、修订的主要内容和高校在执行该规定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规定》的学习和解读,有利于指导与会人员更好执行《规定》,对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权益、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本学期,学院多次选派辅导员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此次培训会的第三项议程就是由参加各类培训的辅导员代表与大家分享其学习培训的心得和收获。航空运输系的辅导员赵冬燕老师做了题为《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主题分享,这其中既有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情况的介绍、体会和启示,又有对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意义的充分认识和深入思考,更提出了更新观念,踏实实践的发展路径。航空运输系的辅导员季轶老师参加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围绕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背景、重要意义,以及该项赛事的具体目标、项目要求、参赛对象、比赛赛制、准备过程、项目来源等内容,季轶老师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她还结合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了讲解和分析,案例生动,内容丰富,对指导大学生如何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航空运输系辅导员邬青秋老师的分享主题是《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技能提升》,在分享中,她尤其突出地谈到了培训中深刻体会到的“师生沟通中的心理学智慧”,并以此为内容与当天与会人员积极互动。同时,还重点分享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老师关于《诚意正心、以道御术,谈谈思政工作法》的思想与实践,强调指出辅导员们在与学生沟通中运用好心理学智慧的重要性,分享了“深入浅出,用故事讲道理”、“换位思考,把自己代进去”的沟通技巧。航空乘务系郭峰老师参加了上海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轮训班的培训,为期四天的培训让他收获满满,结合培训的收获和体会,郭峰老师提出了在当前态势下高校辅导员提高网络素养的迫切性,强调了辅导员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观察,加强对学生引导的必要性,认为辅导员应提高对网络舆情及时的应对能力。他以其个人在学生工作中的现实案例现身说法,分享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带动学生发挥好舆论领袖的作用,利用自媒体网络润物无声的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达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效果。空港管理系辅导员周洁老师围绕其参加过的上海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提升专题培训,和大家交流了她的体会和收获。在周洁老师参加的培训中,她经历了6场讲座、1次团队拓展、1次外出参观,从中领略到了中国诗词之美;走进音乐,对多元文化与美学视域中的音乐进行欣赏;感受到了旅游艺术品给生活增添的情趣;认识到了植入人心的影响力从语言开始;感悟着生命的美感,体会着中国绘画艺术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谐理念。而利用团队拓展活动提高辅导员与学生的亲密度与沟通能力、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引入柔性管理的理念、巧妙运用语言的表达寻找与学生话题的切入点,实现与学生的和谐相处与沟通则成为周洁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要收获与分享。
在第四项议程中,来自东华大学的专职辅导员王乔松专程到会为大家做了题为《感情 & 理性 老师 & 知己——我对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的报告。这位头顶多项荣誉桂冠,有着十年专职辅导员经历和经验的、知名的资深辅导员,首先和与会人员共同思考并探讨了“辅导员是谁”这个问题,由此让辅导员们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接着,他结合自己的工作案例、工作特色与创新与大家分享了学生工作的四个核心内容,即:引领、参与、爱心和学习。王乔松认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有责任强化学生的思想引领、学风引领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人人是老师”,辅导员只有尊重和信赖每一个学生,用平等参与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才能和辅导员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王乔松认为,爱心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这是信任的开始,身为辅导员,要真正懂得爱学生,同时还要重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虚心求教、博采众长。此外,王乔松老师围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结合自身的参赛经验和体会,关注与思考总结了备战经验,提出了参赛思考,并鼓励在座的辅导员们不断提升自己,抓住机会积极参赛。 在王乔松老师的报告结语中,他说到:“有这个绚丽缤纷的时代,有辅导员工作的沃土,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不要去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太阳,为学生播撒阳光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前路!”
两天的培训,辅导员们聆听、分享、学习、成长,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形势和任务,提高工作认同感和身份意识,明确了责任;尤其是对新入职的辅导员,有助于帮助他们从事业上、职业上、岗位上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全面认识辅导员工作,有助于他们掌握辅导员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工作方法,提高岗位能力,以有准备的状态进入到未来的辅导员岗位中去,以便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学工处熊晟钰、周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