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到30日,由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主办,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上海高校心理教师专题培训—东方文化与心理学顺利进行。本次培训以“东方文化与心理学的结合应用”为主题,分别邀请傅安球教授、张海燕教授、马莹教授、徐钧学者带来精彩的讲座内容。
11月29日上午,张海燕教授主讲了《高校心理咨询与伦理的思考》,在讲座中张教授提到高校心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承担起专业责任、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面对两难的困境时,学会运用五级伦理思考模式,即奖惩导向、机构导向、社会导向、个人导向和良心导向。在处理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时,张教授提出八段伦理决定模式,即情境分析、界定关键问题、参阅伦理规范、评估、拟定解决方案、预估后果、分析利弊以及做决定。张教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为从事高校心理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借鉴。
接着傅安球教授围绕着文化与心理咨询和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两大问题进行阐述。傅教授指出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在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模式等的不同。西方心理咨询的理念是改变自己来适用环境,而东方则是接受自己来适应环境。西方文化尤其是犹太人的文化中,支持个人去解剖和探索自己,而东方文化则秉持“家丑不可外扬”。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把握住三个问题,即了解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的态度;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态度以及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处理心理问题。傅安球教授高屋建瓴的讲解,让我们从宏观的层面上对东西方文化造成的心理咨询的差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们追寻心理咨询本土化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29日下午,马莹教授利用其几十年对中国古籍《易经》的研究带来《易学与心理学》的讲座。马莹教授将易经文化精髓用在心理咨询上,她这种全新的视角为心理咨询本土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也开阔了在座者的视野。当我们在心理咨询上“越走越难”的时候,不妨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吸取养分获得灵感。
11月30日,南嘉心理咨询中心的创始人徐钧老师分别从汉字聚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汉字聚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讲座。徐钧老师介绍了汉字聚焦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运用,并且带领了老师现场体验了汉字聚焦技术,使得大家受益匪浅。
短短的两天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干货”满满,让受训的辅导员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心理咨询工作的任重而道远。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服务好学生。
文: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 孙成成